阅读历史 |

第338章 金沙贝 (第1/3页)

加入书签

华华把大纸箱上面的照片拿开,放在茶几上,好奇的看下面还有什么。

此时才是初春,山上的笋子刚冒尖,地里的蔬菜也才下种不久,青黄不接。

然而,打开箱子,里面却像是装进了一个浓缩的、充满阳光与海风的秋天和冬天。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个硕大、饱满、沾着些许干泥土的红薯,表皮粗糙却结实,一看就是沙地种植的品种。

红薯下面,是用透明塑料袋仔细封好的、晒得干爽无比的花生,颗颗饱满,隔着袋子仿佛都能闻到那股被阳光烘烤过的坚果香气。

再往下翻,景象就更不一样了。

大片的、淡黄色的鱿鱼干被压得平整,边缘微微卷曲,散发着浓郁的海腥味和独特的鲜香。

还有一串串小银鱼干,晶莹剔透,像是缩小了的银项链。

一些淡菜干,贝壳,黑褐色的外壳紧紧闭合。

至还有几包用厚实油纸包着的、紫黑色的紫菜,以及一些形状奇特、晒干后变得硬邦邦的海带结。

这些干货,显然不是这个季节的产物,大多是秋天收获、经过一整个冬天晾晒风干才得以保存的美味。

它们静静地躺在箱子里,无声地诉说着一个远离山江、面向大海的村庄的故事。

江晚看着这一箱子“山珍海味”混合的礼物,心里有些诧异。

之前联系过华华的村庄,大多是在深山里或者交通极其不便的偏远地区,物资匮乏是常态。

可这个寄件地址,分明是一个叫做“金砂村”的沿海小渔村。

“沿海的渔村?”江晚拿起箱子里附带着的一张粗糙的信纸,上面用歪歪扭扭的字迹写着感谢的话,落款是“金砂村全体村民”。

“按理说,靠海吃海,海里的资源是流动的,取之不尽,应该比我们这些靠山吃饭的要富裕一些才对啊?”她不禁有些疑惑地自言自语。

正在一旁好奇地扒拉着鱿鱼干的华华,听到姐姐的话,抬起头,小大人似的叹了口气,脸上露出与他年龄不太相符的忧色。

“姐姐,你也是这么觉得的吧?”华华说道,“最开始他们村支书联系我的时候,我也觉得好奇怪,一个渔村,怎么会需要我们帮忙宣传海产品呢?后来我才慢慢知道,事情根本不是我们想的那样。”

他放下鱿鱼干,坐直了身子,努力组织着语言向江晚解释:“金砂村虽然靠海,但他们那边的情况很特殊。他们县里、市里,主要的海港资源、渔业加工企业,还有政策扶持,都集中给了省里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