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一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从第十六份工作到第十九份工作 (第2/4页)

加入书签

表示他认为我在胡说。我瞬间就明白,他把理性和功利(无贬义)混为一谈了——他认为一个人如果不按功利法则行事,就是不理性。我记得十多年前,我和他都还是二十几岁,彼此间并没有这么大的差异和分歧。不过他对我确实很友善和慷慨。他的经济情况也不好,但对我仍关照很多。我知道自己在他心目中是一个信得过的老同事、老朋友;无论我和他的价值观差异有多大,他都觉得可以信任我,不必提防我。实际上他要提防的人,是那些价值观和他相近的人。

主编开宗明义地告诉我,他想做的不是什么网店,而是文化品牌,网店只是我们最初的途径而已。不过因为他说过罗振宇做的也是文化,所以我对他说的这些不以为然。我们先注册了一家公司,然后以公司为主体,在淘宝上开了个企业店。后来回过头看,企业店和个人集市店其实没有区别。但当时,天猫店已经暂停了我们想做的品类的申请。而且天猫店毕竟投资门槛高,我们打算谨慎地从底层做起,慢慢积累经验。我们的主营产品是车用香薰,最初从批发市场采购,然后找厂家做贴牌,最后自己设计和生产。以上这些都是主编早就想好的,无论后来有没有我的加入,他都会照这个方向去做。

不过在2016年,淘宝的流量已经发展到天花板,活跃用户数很难再增长,平台的发展趋势是提高客单价,往更高的消费层次提升。在这个背景下,像我们这种中小卖家,越来越难获得站内的免费流量——要不就自己到站外引流,要不就付费获取流量。其实按照我们当时的经营水平,更适合的平台是拼多多。但我们三人都没用过拼多多,对拼多多的印象很刻板,觉得那是个只能做低端产品的平台。而主编认为我们要做中高端,将来的目标是天猫店,所以应该留在阿里系统里积累经验。于是我们的全部精力都用于研究怎么获得免费流量,结果却只是浪费时间。当时我们看不清大趋势,总觉得自己的免费流量少,是因为优化做得不够,还要继续打磨。主编从没做过网店,对运营一无所知,但他学习能力强,而且远比我投入。我们到处找网店运营的视频教程,听了无数的讲师讲课,努力发现自身的问题,又上派代网读运营文章。那些网友文章大多是吹牛逼,对关键操作避而不谈,将次要因素当主要讲,以显出自己能人所不能。实际上绝大多数爆款,都是先做出数据才开始热销,而不是热销后才产生数据。在淘宝上开企业店或个人店,表面上是免费,其实步步都要花钱,否则根本就没人点进你的店,毕竟阿里不是做慈善的。而且你不花钱,各项经营数据的样本量小,随机性的影响大,会导致你很难做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