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78章 举团飞升强武装 (第2/7页)

加入书签

段的发展。比如勘探是一个阶段;建立初级半永久居住点又是一个阶段;确定优势项目,开始大规模移民,并生产,跟其他殖民世界交易,至少已经是第三阶段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格雷迪厄斯的人类殖民者们,悲催到在两千年后反而无力迈出重力井,一点都不奇怪。

帝国虽然有万年前的舰船还在使用,但那基本都是不缺维修和保养的情况下。

还有一个重要概念,就是养护这类设备的成本。

21世纪的地球,两百多个国家,能养起航母的有几个?

星舰,可比航母费钱多了。

格雷迪厄斯是偏向那种巢都类世界的。

这类世界,其实就是宇宙版的富士康,廉价的劳动力,工厂直接设在资源点旁边,然后以低廉的成本,赚个辛苦钱+卖原料钱。

都说一流公司做规则,二流公司做品牌,那么这种算是第几流?

所以,当格雷迪厄斯与外界断绝,立刻欲哭无泪。

转产是需要时间的,也需要技术。

眼瞅着就是一大帮工人,环境、技术条件,都不太适合种田,偏偏生产出的产品堆积如山,换不来生活物资,那种情况是何等的绝望,可想而知。

格雷迪厄斯人艰难的挺过来了,却也因此失去了很多。

所以以斯宾塞为代表的本地人,对帝国来客提防、甚至有怨气,凯恩及随行的帝国各机构代表,都是能理解的。

而凯恩为格雷迪厄斯人带来了帝国都远没有列装的技术支援,当然,也带了争端。

第一桩,就是处理已成跗骨蛆虫之势的泰伦虫基因窃贼。

泰伦虫这个名字,是人类起的,因第一次发现这种恐怖的生物的所在地而得名。

东方有个说法,叫多事之秋。

涉及辛劳一年的收成,这是大事。而无论是丰收或是减产,又往往都会成为动刀兵的一大理由。

丰收,粮草充足,适合开疆拓土。

减产,不去打草谷,冬天就难过,是饥寒而死,还是出去抢个活命的机会,这个貌似也不难选。

而在战锤40K宇宙,人类纪元的第41个千年,就算是帝国的多事之秋。这一个千年发生的重要事件,比之前一万年间发生的都多。

泰伦虫入侵,就算是其中之一。

不过那是千年后半叶的事了,现在时值140年年末,整个银河系的智慧种群,都还没谁见识过泰伦虫的恐怖。

即便是凯恩的见多识广,面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