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六章 鸡血石(上) (第2/4页)
的人。全部扛着家伙上了玉岩山,在老王头找到那块石头的山坡上,进行了地毯式的挖掘。
当时那个山坡上的树木被砍伐,植被遭破坏,这无疑要引起新闻媒介的极大关注。淅江电视台、杭州电视台都做了报道。
这一报道谁都没想到,反而给玉岩山做起了广告。来自全国各地的舟宝人纷纷介入,并且还有人开始屯集这种“田黄”准备一笔“期货”财。
一时间,一块不起眼的石头,就要近百元,甚至数千元,临安市政府出于保护资源的目的。求助于淅江省地矿厅,要求对这种黄石头能予以科学的鉴定。
经过专家们对矿物成分的仔细分析,对田黄和这种石头生长环境,外部特征的对比,专家们给出了结论,昌化石根本就不具备田黄石那种“细、洁、温、润、凝、腻,的“六德。”如果定名为田黄石,绝对是不科学的。
要知道,田黄石的影成,是有数千万年“田土”的蕴酿,溪水的滋润和有机酸的渗入,这才形成那种滑润如鸡油一般的色彩,细腻柔美的萝卜纹,
而昌河的这种黄色石头。则是根本就无“田”可去,只是在山坡的土壤下面栖身。并仅靠雨水“解渴”远远达不到“田黄石”所需要的生长环境。
因此,专家给出的结论是,这些石头只是早先人们开采鸡血石矿时的废弃物,尽管它们之中夹有原先裸露在地表的石块,但其到土中二次生成的历史不会出昌化石矿开采的历史,因此,绝不能定名“田黄。”
还好。这批黄石头的“蕴藏”量本来就不多,挖“宝”的人收获越来越少,临安市政府也制定了措施,进行了封山保护,“昌化黄石。名还没定下来,这次“淘金热就被拖制住了。
不过,从此假冒田黄石的队伍里又多了一个“李鬼。”这无疑给田黄石收藏爱好者们又增钢个知道难题,因为好的昌化黄石,几可乱真。
也就是因为这件事情,老王头也是声名远播,并且用那旧万块钱盖起了楼。
由于这里是鸡血石开采的最前沿,几乎每天都有外地人来到这里选购鸡血石,通过提供食宿。偶尔上山碰碰运气,慢慢老王头的日子也变得富裕了起来,带动了这个村子家家户户都搞起了农家乐。
来往的人多,这山村也形成了一个由村民和矿坑老板们。自组织起来的鸡血石集市。
“老王叔。您可是真厉害啊,带动时尚潮流呀”
伟哥笑呵呵的和老王头开起了玩笑。
“哪里,哪里有,胡乱捡的块破石头,运气好罢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