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四十八章 古玩行当里的猫腻 (第2/5页)

加入书签

得上是精英人士,没这么容易就上当吧?他们难道不会请人去鉴定?”

庄睿有些不解,要说去店铺地摊买到假物件。那还情有可原,不过动则数万或者上百万去购买古玩,那买家一定会很慎重才对,典当行和拍卖行想糊弄这些人,应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别人不说,就庄睿认识的那山西马胖子,去参加各种拍卖的时候,都会带着一个专门的鉴定师前往的。在西藏那次的卓原拍卖会上,由于马胖子是在旅游期间,所以并没有鉴定师跟随。

德叔闻言苦笑了一下,道:“庄啊,有很多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简单的,打个比方说,就连我一时半会都分不出真假的物件,你指望别的鉴定师在短短的拍卖过程里。就能辨认出来?有很多买家把拍到的物件,在家里摆上几年,都不会知道那东西是假的。

我再给你打个比方,现在淅江省在玉器古玩行当“进出玩耍”的大概有四五千人,但真正识货的行家也就几十号人,大部分是民间爱好者。还有一些则是其他方面生意成功了,转行到玉器古玩来“玩玩票”

圈内一些人就看中这些老板财大气粗,又爱面子,便有意设套,让其往里钻,这常言道:黄金有价玉无价。很多人以为玉是无价之宝,漫天吹嘘身价就能涨上去了,其实与金银一样。玉也是有价的,而且在行家眼里,一般估价不会太悬殊。”

德叔一边说,一边从腰间解下来一个白玉艘釉的把玩件,递给了庄睿。然后接着说道:“这玩意是我自己去收的一块和田玉料,找人加工的。按我自己的估价,大概能一万五千块钱左右,前几天有人给我出价两万二,我没有出手,这东西还算精致,自己留着玩不错。

庄,我说的两万,这只是圈内价。如果拿到市场上去,在大商场或珠宝店里出售,这样一只挂件至少要值旧来万,这就是圈内圈外的差距,有的老板喜欢在商场杀价买珠宝玉器,自以为拣了大便宜。殊不知却让圈内人看了笑话。

我给说个真事,就走过年前后才生的,在淅江有个“实力雄厚”的老板,也爱上了古玩收藏的行当,在年前的时候,他花了旧万元好吃好住请到了北京的一位玉器鉴定专家。那人我也认识,这老板让专家给他花费了很大力气,从国内外收禁来的玉器作鉴定,专家看了以后推却说。鉴别古玉至少要半年时间,一下子不好下结论,就匆匆告辞离开了。

那老板过完年后,把我给找去了,让我帮着看看,你知道吗那几十件所谓的最值钱的古玉,就没有一件是宋代以前的,有几件是明清玉。已经很不错了,更多的是仿古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