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大上海 (第2/4页)
石门地面要出大事以策应八路军反扫荡。一路疾驰人马劳顿总算是在十月底前把物资运送到了上治地区,然后就是大量人马前来联络物资交换的极为频繁很快磺胺粮食就都送了出去平了桐油的账,但是却没有后续的桐油也很正常四大家族一直都是以政府手段来进行商业活动,在抗日救国的大旗下以几乎是抢的价格用一直贬值的法币从百姓手中收集各种物资,然后以物资分配出售交换手段与国内外进行交易获取暴利,先收集起来说是分配只有中央军才勉强供给其他的只能用金条外汇购买,可以出口交换物资交换来以后高价卖出这个卖出是包括卖给鬼子的,对华援助物资更是分门别类的出售谁的价格高或者可以交换到物资更有价值就是谁的。然后国外进口物资需要的外汇当然是用桐油猪鬃钨砂等战略物资换来的,进口时吃回扣进来后分配吃回扣在损耗点卖个高价简直就是一鱼多吃。相信就是花旗国的家底也扛不住四大家族的手段。抗战时期最艰难的时刻到了鬼子搜山检海的封锁国府前线吃紧后方紧吃的搜刮然后把财富运到花旗国以准备逃跑。百姓倾家荡产付出一切却换来的是军队被人为的缺粮少弹,军队人和枪都空着肚子还在苦苦支撑,与其说是鬼子强大的工业造成了如今局面不如说都是四大家族搞出来的,鬼子正是看到了这样情况才举全国最后之力把希望寄托在这最后一击逼迫蒋投降。现在的鬼子早也不是全面侵华时期的精锐,那些精锐都损失在淞沪一比三甚至一比十的交换,在山西一比五的交换在台儿庄一比十的交换,在兰考一比十四的交换小国寡民早已今非昔比,所以才会有富金山五次增兵一比一交换的出现。又因为国府的腐败得以占据大半个华夏所有主要海港都握在手中引发了二个极端,高层政府头脑冷静急于结束在华战争甚至不惜放弃全部全面侵华所占领土地,军方高层无视国库空虚国内兵员枯竭为争夺话语权发动秋季攻势,占领武汉广州后拒绝停战却因兵力不足丧失战略主动进入僵持,百万兵力散布在华夏战场毫无作为持续消耗国力。现在华夏所有物资基本全部都在上海进行周转也是华夏特色之日占区大行其道时期。商道没有交换物资意味着无法维持百万侵华日军的消耗全部在华夏收集,这一可笑的决定意味着商道还有维持的空间只是需要一个新的突破口,所以陈然提出去上海看看货源陈掌柜无奈同意然后商讨了一下货物的收集品种和交换的物资以及运输的途径,最终决定收集电子产品西药以杂粮为掩护经海运天津然后从天津进入山西交付,岳父则负责再山西收集物资前往天津汇合,陈然带着由山西鬼子开具的收集物资证明书本前往上海,证明以烧酒交换杂粮维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