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珠山八友 (第1/3页)

加入书签

如果要按题材给绘画的难度进行分级的话,人物画是最难的,其次是动物,然后是植物,最后是山水。

这技巧差距映射到绘画和瓷器上,就表现为瓷器人物和绘画人物的差距最大,而山水的差距最小。

虽然从清三代开始,瓷板画这个艺术品类开始出现,已经有工匠在白瓷板上用彩釉作画,烧造好后配上木框安放在桌上,称为“插屏”;再大一些的,挂在墙上,称作挂屏。

这已经脱离了瓷器的传统实用路子,变成了艺术的载体,目的是纯粹满足人们精神需要了。

但是实话实说,绘画的水平并不高。

这种情况,直到“珠山八友”的出现,得到了改变。

明清两朝皇家重视景德陶瓷生产,集中全国的人材和物力,保证了皇家官窑的质量,在z陶瓷的胎体精细、釉质润净、制作规整、品种多样,特别是颜色釉瓷的精细讲究,可以说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境地,促进了z陶瓷艺术的发展。.r./

但是,由于官家的统治,对每种瓷器都有严格的限定和要求,统称“官样”,这就又扼杀了陶瓷艺术家个性的张扬和发挥,成为了中国瓷艺术发展的桎梏。

随着清朝国力的衰败,皇家御窑厂的衰落,一批出类拔萃的优秀民间陶瓷艺术家异军突起,他们在御窑厂停烧以后流落到民间,几个粉彩和瓷版画的高手,成了一个小团体,称为“月圆会”。

代表人物主要是王琦、王大凡、汪野亭、邓碧珊、毕伯涛、何许人、程意亭、刘雨岑八个人,后世称之为“珠山八友”。

要再算上徐仲南、田鹤仙,珠山八友其实是十个人。

那个时代其实非常动荡,但是也促成了珠山八友继承景德陶瓷传统的基础上,以扬州八怪为典范,以海派艺术家为榜样,容纳西方陶瓷艺术风格和技法,用充溢的时代气息和满腔的爱国热情,投入瓷艺创作,冲破明清官窑的藩篱,像一股清泉,一泄而下,不可遏止。

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创造出了种种方法,第一次将“文人画”表现在了瓷器上。

人人都有一手自己的绝活。

比如创始人王崎,首先汲取了著名画家黄慎的写意手法,在瓷器上表现人物的衣纹和风姿,获得颇为奇妙的效果。

王大凡不用玻璃白打底,直接将彩料涂到瓷胎上,创造出‘落地彩’技法,开创出一个流派,直接让浅绛彩迎来了第二春。

邓碧珊是第一个在瓷板上描绘人物肖像的瓷画家。

汪野亭在前人的基础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