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07- (第2/9页)

加入书签

们。不过,他的大臣早就说服他,留着祁里国,放过他们那贫瘠荒凉的土地,让他们也向自己称臣纳贡,这样做其实更好。当然,这也成了一个问题。祁里人为了苟延残喘,不得不同时向萧虏奇台两国纳贡,这让他们心怀怨恨。他们打定主意,要是岁贡再往上涨,他们就拒绝向两国中的弱者纳贡了。听到这个消息,德观笑了。后来他听说奇台军在厄里噶亚大败而归,于是又笑了。死了七万人?真是草菅人命,这个数字如此之大,简直让人无从想象。萧虏帝国的骑兵加一块儿都没有七万人呢——不过萧虏骑兵很会打仗。如果你承担得起这么大规模部队的损失,说明你根本不在乎军队。这是德观的想法。这场战争也榨干了祁里国力,这两个与萧虏接壤的帝国都因此变得虚弱。今年,两国终于归于和睦,边境上又开始互市了。不过德观不在乎,只要两国都向萧虏纳贡。德观治下的人民过着艰苦的、风餐露宿的生活。萧虏人是草原和天空的子民。大风和干旱塑造了他们,也塑造了他们的羊群。在这里,人们如何看待你,凭的是你的实际行动,而非纸笔文章。奇台皇帝的实际行动,就是每年送他二十万两匹银帛。谁才是真正的大哥?你可以嘲笑他们虚荣,也可以时不时地在酒后感到愤怒。德观在自己南方的疆土上就统治着数目庞大的奇台人,那片土地在汉金被称作“十四故州”。德观的“大哥”文宗皇帝的朝廷就在汉金。据说,文宗皇帝喜欢让自己的女人给他喂食(有传言说,有时候喂食之前他还要让女人先嚼过),睡觉时还要让两个年轻女子为他唱歌,哄他入睡;睡着后还要留在身边,怕他夜里忽然惊醒。时至今日,存在争议的十四故州仍旧在萧虏帝国手里。有什么奇怪的?萧虏帝国的奇台人为他耕地、劳作并且纳税。这些人对他大有用处。要是有人想要作乱,那他就把骑兵派上用场。维持秩序,如有必要,大可以不择手段。

今年秋天,在骑马向东出行,去归降的部落举行年度典礼时,德观忽然想起来,要是认为当皇帝比当可汗地位更尊崇的话,那他自己也算是在咬文嚼字了。有些人或许会这么说。他们错了。这不光是字眼不同。这个名号关乎如今萧虏的本质。可汗只能带领部落,随着季节变迁,赶着牛马羊群,在草原上逐水草而居,他们带着毡包,走到哪儿住在哪儿,跟狼群和饥饿作斗争,一辈子没有休息,直到死后,被族人留在草地上。而帝国……帝国有市镇,有城墙,还有用来买卖的市场。如今萧虏有五座都城,分别占据东西南北四方和中央。帝国有农田有粮仓还有税收,还有管理这一切的能吏。年景好时,萧虏人光凭自己的田产基本上就能养活自己。而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