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零七章 樊崖血骑 (第2/3页)

加入书签

风声淹没:“奴家...没有婚约...”

“哎哎,正好,我也未娶!”冯晖抢着接话,因动作太大扯到伤口,龇牙咧嘴的模样反倒冲淡了肃杀之气。

他望着苏宛儿发红的耳垂,突然正色道:“等打退契丹人,我必请李节帅替我做媒,八抬大轿迎你过门。”说着,他又做哀求状,“但…还是要经你同意才好!”

针尖在阳光下划出银亮的弧线,苏宛儿低头缝合伤口,轻轻“嗯”了一声,发间的木簪随着点头的动作,在朝阳里投下细长的影子,正好落在冯晖掌心,像一根牵住两人的红线。

渔阳城北,樊崖口。

樊崖口是蓟州渔阳城西北的锁钥要冲,位于盘山余脉与泃河峡谷交汇处,两侧山崖如斧劈,形成天然隘口,最窄处仅容三骑并行,崖高百仞,猿猴难攀。

泃河在此收束为急湍,雨季水深没马腹,唯一渡口“老鹳渡”需经崖口栈道,秋冬枯水期则成运输辎重的浅滩通道。《水经注》有载:“泃水过无终,西折樊崖,湍石如齿,舟楫不通。”

契丹三万大军围攻渔阳,后勤依赖两条线,北路粮道自滦河河谷南下,经樊崖口转运渔阳大营,三日可达,南路粮道则需从檀州东进,绕行百里山路,补给周期会延长数十日。樊崖口对于契丹军来说,是重要的补给节点,也是退路的关键之处。

老鹳渡的岸边,血腥气尚未散尽,夏鲁奇拄着滴血的长枪,脚下是堆积如山的粮车残骸,经过三日的激战,契丹人赖以维系三万大军的命脉终被斩断。

然而,不等喜悦与连番作战的疲惫褪去,一名斥候滚鞍下马,几乎栽倒,声音更是带着哭腔:“右路军行踪暴露!契丹大军正分兵合围!”

贺瑰闻言心惊,劈手揪住斥候衣领,老将军花白胡须上凝结的血珠簌簌震落:“说清楚!到底怎么回事?”

“右路军在将军石受阻…大火冲天!契丹狼烟四起,三路骑兵已扑向石梯子路!”斥候喘息如风箱,“指挥使所率六千步骑即将陷入死地!”

原本计划是夏鲁奇和贺瑰领的左路军骑在明,切断契丹军的补给线,以此来暂缓渔阳城被围攻的压力。沈烈所领的右路军在暗,悄然兵近渔阳城,打围城之兵一个措手不及,然后左右两军合兵一处逼退阿保机。

眼下出了变故,沈烈的行军被提早发觉,如果被围死,在无兵增援的情况下,实难解困,等到契丹军解决掉沈烈所领的右路军后,必然要全力攻击樊崖口,重新打通补给线,到那时,大家都会死在这里,更别提解救渔阳城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