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1章 黄埔烬蝶 (第4/32页)
瓷梅瓶在晨光中泛起幽蓝,瓶底"仁济堂监制"的暗款下,崭新的樱花钢印正在滋生。
(全文终)
---
### **历史回响**
本文中日军731部队在沪开展细菌战的情节,源自真实历史:
1. 1938年关东军"防疫给水部"在上海设立分支机构
2. 1942年浙赣战役期间,日军曾在浙江多地投放霍乱菌
3. 现存上海档案馆的工部局防疫档案中,记载多起疑似人为疫情
小说通过艺术加工展现特殊历史时期的人性挣扎,谨以此文纪念所有无声的抗争者。
黄浦江面漂浮的油污燃起幽蓝火焰,林燕笙攥着半截锈蚀的钟杵跃入江中。搜索本文首发: 神女赋 美代子防疫艇的螺旋桨搅动江水,成团的荧光菌株在漩涡里凝成父亲的面容——昭和六年沈阳实验室爆炸那夜,这张脸也曾映在培养皿沸腾的绿液里。
#### **江底实验室**
潜水钟沉入江底淤泥时,林燕笙腕间的怀表突然逆时针疯转。氤氲的探照灯光穿透舷窗,成排的玻璃舱在江底排列如蜂巢,每个舱内都悬浮着蜷缩的孩童,耳后插着的铜管正将《君之代》声波注入脊髓。铁蛋突然指着舱体钢印惊喘,那些"仁济堂特供"的字样,竟与父亲药房旧账本上的骑缝章完全吻合。
"欢迎参观声波培养基地。"美代子的声音从扩音器炸响,防疫艇阴影里缓缓升起巨型铜钟。钟体内壁刻满螺旋沟槽,浸泡在靛蓝菌液中的尸体随声波共振起舞——正是失踪的码头罢工代表。林燕笙的银针擦过钟杵,溅起的菌液在江底凝成血色地图,每个疫情爆发点都对应着钟面的日文刻度。
#### **致命真相**
陈砚秋的示波器突然吸附舱体,波形图上跳动的曲线与林燕笙脉搏重叠。"这些孩子是活体培养基!"他嘶吼着扯断输氧管,菌液喷涌的刹那,沈凤梧的金表链缠住林燕笙脚踝。潜水钟急速上浮时,她看清他西装内袋的樱花纹身——与父亲照片里关东军少佐颈后的印记如出一辙。
江面爆燃的火光中,防疫艇甲板裂开缺口。林燕笙攀着锚链跃入机房,成捆的《申报》旧刊在菌液浸泡下显出血字:"昭和五年,林氏仁济堂与731部队签署防疫合作。"泛黄的照片飘落,父亲正将青瓷梅瓶递给美代子,瓶内蜷缩的赫然是幼年的自己。
#### **最终抉择**
"你才是最初的培养基。"美代子的手术刀抵住林燕笙锁骨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