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02章 价值百亿的非卖品 (第2/8页)

加入书签

林朝阳。

美国是西方世界的中心,林朝阳现如今在美国名声日渐隆重。

默多克有一点没有撒谎,安娜·玛丽亚·托夫今天确实是为了见他才露面的。

晚餐的气氛看起来很融洽,不过林朝阳夫妻俩没有被这种表象迷惑。

一个驰骋传媒行业四十年,周游于澳丶欧丶美丶亚各大洲之间游刃有馀的顶级商人,又岂是那麽好相与的。

「我经营报业四十年,香江报业的的竞争激烈程度举世罕见,林太能在这样的市场中将明报企业经营的风生水起,实在叫人佩服。」

说了半天没营养的废话,默多克终于进入了正题。

「默多克先生谬赞了。明报企业的成功最关键的还是在于它的前任老板查先生几十年的苦心经营,我不过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罢了。」

默多克露出缅怀之色,「查先生确实是一位非常有能力丶有远见的领导者。

当年我两次求购明报集团,都被他拒绝了。现在看来,他的决定非常明智。」

听着默多克「自贬」式的恭维,陶玉书没有骄傲得意,反而警惕了起来。

「《南华早报》在默多克先生的领导下成就非凡,更胜查先生的风采啊!」

早在1985年,默多克就访问过中国,从那时候开始,他就对中国乃至整个亚洲的市场都充满了野心。

因为这里的人口世界第一,是这个世界上仅次于欧美国家的庞大市场。

他便把进军亚洲的第一站选在了香江,这里经济发达,传媒业开放。

与东南亚丶日韩以及中国内地丶湾岛等国家和地区都有着非常密切的经贸联系,它在亚太地区的地位至关重要。

并且又是英国殖民地,中西文化融合,拿来当作进军亚洲的前哨战再合适不过。

1986年默多克从滙丰银行收购了南华早报集团35%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

随即便展开了对南华早报集团的私有化进程。

1990年,南华早报集团重新上市,市值70亿港元,年盈利近3亿港元。

南华早报集团的纸媒销量不足明报企业和东方报业两家香江顶尖报业集团的1/3,利润却超过了两家的盈利水平。

这也是为什麽陶玉书一直想为明报企业办一份定位高端的英文报纸的原因。

但最近两年她越来越感受到香江报业的局限性,并没有贸然对外扩张。

不过从几个月前开始,南华早报集团的日子有点不好过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